30万公里只为探寻好原料
20世纪80年代末,高氏父子远渡重洋,深入印度尼西亚的原始雨林,探寻燕窝的奥秘。彼时,燕窝行业鱼龙混杂。高家创始人面对困局,依然坚守:“燕窝本是天地馈赠,希望能让每个人都能吃上真正天然、安全、健康的好燕窝”
为了寻找真正的优质燕窝,高氏父子飞行30万多公里,自驾5万多公里,探寻东南亚20余个城市,最终在马来西亚、印尼等地找到了100公里无污染的燕屋生产基地。期间,高氏父子攀岩百米高的岩洞岩壁,穿梭于湿热瘴气、蚊虫肆虐、偶有鳄鱼出没的雨林腹地,与当地燕农同吃同住,找寻优质的燕屋基地。
他们发现,天然燕窝的采集需遵循“金丝燕繁殖周期”,不可过度索取;而原料处理更需手工挑净每一根杂毛,耗时费力。高氏父子33年如一日坚守加工标准,宁肯成本翻倍,也要守住纯净。且坚持守护顺应金丝燕的生活习性,不打扰燕屋中留守的燕子,且仅采摘雏鸟已长成离巢的燕窝。
匠心筑链,从“一盏燕窝”到全产业链的坚守
1992年,高家燕(香港)有限公司正式成立,创始人立下誓言:“0添加,才是真滋养。”他们从源头把控,与印尼、马来西亚的燕屋签订独家协议,确保每一盏燕窝均来自无污染环境的“官燕”级别原料。然而,创业初期困难重重——手工挑毛效率低下,单盏燕窝需耗费技师数小时;原料运输途中易受潮霉变,损耗率高达30%。
面对挑战,创始人选择“笨功夫”,制定燕窝生产32道工序,确定燕窝手工挑毛标准,降低燕窝杂质率,提高燕窝干度,降低运输霉变损耗。
尾声:滋养的传承与未来
如今,高家燕已构建起覆盖原料采集、生产研发、终端服务的全产业链。但创始人始终铭记初心:“燕窝不仅是商品,更是中国人对健康生活的向往。我们愿做燕窝行业的‘守真者’,让每个人都能吃上真正天然、安全、健康的好燕窝。”
在传承两代的燕窝里,有人品出1.4亿年原始雨林的气息,有人尝到潮汕匠人的体温,更多人读懂了:真正的滋养,从不需要华丽注解,时间自会为诚意加冕。
一盏燕窝,两代人的坚守。高家燕以33年光阴作火,慢炖出一部东方商业文明的启示录——在这个求快的时代,唯有对“慢”保持敬畏,才能让传奇永不褪色。